作者|小冉
你对微短剧的( de)印象是什么?是浮夸的剧( jù)情、炸裂的反转?还是飞快( kuài)的节奏和高燃的情绪?
诚( chéng)然,这些标签曾是微短剧( jù)的核心卖点——以最直给的( de)剧情、最密集的反转,满足( zú)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的( de)情绪需求。一部剧看下来( lái),不过几个小时。逻辑不一( yī)定周密自洽,但能让观众( zhòng)看爽了就行。
这种如「速食( shí)」一般的美味体验感也让( ràng)微短剧在短时间内迅速( sù)崛起、风靡全网。
然而,微短( duǎn)剧走到今天,并非只有「短( duǎn)平快」这一面。事实上,从微( wēi)短剧诞生之初,「精品化」就( jiù)是一条与之并行的重要( yào)赛道。
随着行业竞争愈发( fā)激烈、观众审美的不断提( tí)升、平台持续加码,我们能( néng)看到微短剧的受众也在( zài)持续破圈,并且凭借更扎( zhā)实的内容,微短剧也实现( xiàn)了传播层面的突破。从题( tí)材创新性到制作精度,从( cóng)演员演技到叙事节奏,各( gè)个环节都在向长剧集的( de)品质看齐。只不过,是以更( gèng)浓缩的体量、更高效的叙( xù)事、更强的情绪输出来完( wán)成的。
而近日在腾讯视频( pín)上线的《搏忆》,正是微短剧( jù)在精品化道路的一次亮( liàng)眼的尝试。这部由霍建华( huá)、黄宗泽、阚清子主演的悬( xuán)疑横屏短剧,凭借其精良( liáng)的制作水准和扎实的演( yǎn)员阵容,在竞争白热化的( de)微短剧市场中强势入场( chǎng)。

图片来源:小红书。图片说( shuō)明:《搏忆》的三位主演,霍建( jiàn)华、黄宗泽、阚清子。

「大」演员( yuán)来「小」剧集是向下兼容吗( ma)?
当霍建华、黄宗泽和阚清( qīng)子的名字与「微短剧」挂钩( gōu)时,不少观众表示震惊和( hé)不理解,觉得这是用大厨( chú)做拍黄瓜,怀疑这些演员( yuán)们是不是没戏拍了?
但其( qí)实,「大」演员来微短剧赛道( dào)并不是一次向下兼容或( huò)无奈之举,他们或许是瞄( miáo)准了未来的风口与趋势( shì),因为《搏忆》,是一部挑战观( guān)众对微短剧固有认知的( de)「精品微短剧」。
《搏忆》讲述了( le)缉毒警察韩旭(霍建华饰( shì))在妻子与战友离奇死亡( wáng)后,被诬陷为凶手。地铁监( jiān)控显示他在现场,他想要( yào)自证清白,但脑损伤却让( ràng)他陷入记忆混乱,脑海中( zhōng)不断闪回「自己行凶」的片( piàn)段。被迫逃亡的他,与刑警( jǐng)王建(黄宗泽饰)展开了一( yī)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( xì)。
阚清子饰演的心理医生( shēng)陈雅辛表面协助治疗,行( xíng)为却愈发可疑。随着调查( chá)深入,死者脖颈上的刀痕( hén)与陈雅辛钢笔刻痕如出( chū)一辙,韩旭的徒弟也举止( zhǐ)异常。因此,韩旭不得不在( zài)记忆碎片中艰难自证,与( yǔ)王建展开一段刺激的「双( shuāng)雄对决」,在迷雾中寻找真( zhēn)相。

图片来源:微博
说实话( huà),这样的剧情设定和角色( sè)复杂程度,在微短剧中并( bìng)不常见。它打破了以往微( wēi)短剧「重情节、轻人物」的套( tào)路,真正用影视剧的叙事( shì)手法去塑造人物、构建世( shì)界。这样的尝试也提高了( le)对演员演技的要求。他们( men)需要在有限的时长内塑( sù)造出立体的人物并完成( chéng)多次情绪反转,这对表演( yǎn)功底是一次极大的考验( yàn)。
所以,「大」演员加入微短剧( jù),绝非「没戏拍」,而是看到了( le)微短剧在尝试进化后所( suǒ)带来的新空间。而《搏忆》作( zuò)为一个高品质样本证明( míng)了短剧值得更好的故事( shì)、更强的阵容、更大的投入( rù)。因此,这不是「大」演员的「下( xià)凡」,而是行业的「上新」。当优( yōu)秀的演员遇到优质的短( duǎn)剧本,带来的绝不是降维( wéi)打击,而是一次互相成就( jiù)的双向奔赴。同时,一个好( hǎo)故事、一个复杂角色,从来( lái)与时长无关,只与创作的( de)诚意有关。
《搏忆》的出现也( yě)明确传递出了一个信号( hào):「精品微短剧」正在经历新( xīn)一轮的升级。「精品微短剧( jù)」正进一步地向着制作精( jīng)良化、阵容头部化的新阶( jiē)段迈进。横屏拍摄、专业灯( dēng)光、电影质感调色、知名演( yǎn)员加盟,这些以往更多见( jiàn)于长剧集的元素,也渐渐( jiàn)地成为了优质微短剧的( de)发力重点,这些也将推动( dòng)微短剧的形态与品质持( chí)续进化。
不仅如此,平台也( yě)在持续加码。腾讯视频此( cǐ)次出品《搏忆》不仅投入了( le)许多资源,更在剧本打磨( mó)和制作层面全面向高端( duān)看齐。微短剧,不再是长视( shì)频的「补充」,而是一个独立( lì)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内( nèi)容形态。

越来越卷的微短( duǎn)剧时代如何长久?
根据 DataEye 的( de)数据,2024 年全网上线的微短( duǎn)剧超 2 万部,平均每周就有( yǒu) 200 多部新作涌入市场。每一( yī)部爆款背后,是无数制作( zuò)团队争分夺秒,想要抢夺( duó)观众注意力的白热化竞( jìng)争。

图片来源:小红书。图片( piàn)说明:2024 年第一季度短剧热( rè)度排行。
但繁荣背后,隐忧( yōu)已现。微短剧是否注定昙( tán)花一现?在激烈内卷之后( hòu),它的下一步该走向哪里( lǐ)?
观众最初被反转、复仇、打( dǎ)脸等强情绪情节吸引,可( kě)当成百上千部剧上演「霸( bà)总 + 重生 + 逆袭」的套路时,审( shěn)美疲劳是不可避免的。因( yīn)此,《搏忆》的出现是必然,在( zài)微短剧竞争激烈且趋于( yú)同质化的当下,需要有一( yī)部剧来进行「破格的尝试( shì)」,而这不仅会拓宽微短剧( jù)的道路,也会延长微短剧( jù)的发展周期。
同时,微短剧( jù)需要建立「品牌辨识度」。在( zài)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,仅( jǐn)靠明星阵容早已不够。制( zhì)作方应努力打造专属的( de)「内容标签」。深耕悬疑赛道( dào),如《漫长的季节》《开端》,或建( jiàn)立女性叙事矩阵,如《她和( hé)她的群岛》,让观众因信任( rèn)某种创作气质而持续追( zhuī)随。平台也需从流量驱动( dòng)转向品牌驱动,主动培育( yù)优质厂牌,而不只是追逐( zhú)单点爆款。

图片来源:微博( bó)。图片说明:《她和她的群岛( dǎo)》
为留住用户,不少微短剧( jù)盲目堆砌反转、强塞信息( xī),导致节奏窒息、叙事超载( zài)。而《搏忆》在微短剧中尝试( shì)了「留白」,用沉稳的镜头语( yǔ)言和恰到好处的悬念铺( pù)设,让情绪自然流动、让故( gù)事自然生长。而这,或许也( yě)可以成为未来微短剧「进( jìn)化」的另一个方向。
微短剧( jù)是顺应流媒体时代而诞( dàn)生的作品,虽生于短视频( pín),但不应该被「快销模式」绑( bǎng)架。平台、制作公司与创作( zuò)者需共同重视作品的「生( shēng)命周期管理」,跳出「上线即( jí)巅峰、七日定生死」的怪圈( quān),探索更可持续的内容运( yùn)营路径——包括 IP 衍生、精品重( zhòng)刷、情感共鸣延续等,真正( zhèng)从产品走向作品。
微短剧( jù)的未来,或许将不再取决( jué)于题材、时长或某位演员( yuán),而是将取决于它能否真( zhēn)正回应观众日益增长的( de)审美期待。《搏忆》正是在这( zhè)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( yī)次重要尝试。它努力在高( gāo)速生产、高强度竞争的市( shì)场中,为微短剧寻找一条( tiáo)更具持久生命力的道路( lù)。
唯有超越短期爆发、回归( guī)持续价值,微短剧才能真( zhēn)正从「火过」走向长久。

若「精( jīng)品微短剧」是未来趋势,那( nà)长剧怎么办?
当微短剧不( bù)再只做「速食快餐」,而是潜( qián)心钻研「精致菜系」,甚至端( duān)出令人回味的高光菜品( pǐn)时,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( de)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:
如( rú)果微短剧走向精品化,那( nà)是否意味着长剧必须「微( wēi)短剧化」才能赢得观众?
一( yī)方面,微短剧凭借「快、准、狠( hěn)」的天然优势,节奏紧凑、成( chéng)本可控、更新飞快,精准匹( pǐ)配了现代人碎片化的追( zhuī)剧习惯。另一方面,随着《搏( bó)忆》这类作品的出现,微短( duǎn)剧不再止步于「爽」,而是开( kāi)始在主题深度、制作精度( dù)和表演层次上向传统长( zhǎng)剧看齐。

图片来源:小红书( shū)。图片说明:短剧「三大短剧( jù)」厂牌。
虽然微短剧给影视( shì)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( jī)与改变,但这并不意味着( zhe)长剧就应当盲目追随「短( duǎn)剧化」的路径。与微短剧主( zhǔ)打的优势恰恰相反,长剧( jù)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独( dú)特的叙事优势,例如完整( zhěng)的世界观构建、细腻的人( rén)物塑造、复杂的情节铺陈( chén)以及深厚的情感表达等( děng)等。
这些都是微短剧因篇( piān)幅和时长问题所限难以( yǐ)承载的。事实上,如今我们( men)已经能看到不少优质长( zhǎng)剧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( tóng)时,也在积极吸纳微短剧( jù)的节奏和叙事效率,减少( shǎo)注水、强化冲突,使剧情更( gèng)紧凑、看点更密集。
因此,关( guān)于微短剧的精品化趋势( shì),与其说这是一次对长剧( jù)的「替代」,不如说是一次有( yǒu)益的提醒和激励。这促使( shǐ)长剧重新审视自身的核( hé)心竞争力,更加聚焦于内( nèi)容本身的扎实与创新。未( wèi)来的长剧未必需要变「短( duǎn)」,但一定要变「精」,且更有意( yì)识地深挖和展现长剧的( de)优势。
微短剧与长剧之间( jiān),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替( tì)代关系,而是内容生态中( zhōng)两种互补的形态。两者并( bìng)非谁能取代谁,而是需要( yào)各自寻找不可替代的存( cún)在价值。
微短剧正在学习( xí)「做深」,而长剧也必须学会( huì)「做精」。我们正在迎来一个( gè)分众化的时代。微短剧承( chéng)担起打破套路,快速试错( cuò)的任务。长剧则需专注沉( chén)淀 IP、构建庞大世界观、传递( dì)厚度,成为深度叙事的主( zhǔ)力。
因为不论「长」剧「短」剧,观( guān)众渴望的,一直都是好剧( jù)。
1 号结语
行业的终局,或许( xǔ)会走向长短融合。微短剧( jù)负责触达和试新,长剧负( fù)责沉淀和延续。
而唯一不( bù)变的,是对优质内容的永( yǒng)恒追求。

《主编浅度》视频号( hào)